奉節小寨天坑地縫景區地處長江南岸,距離奉節縣城70公里,北靠長江三峽的瞿塘峽,南接湖北恩施,東連巫山龍骨坡古人類文化遺址。東西長37.5公里,南北寬19.5公里,由小寨天坑地縫、龍橋河、迷宮河、九盤河、茅草壩五大風景片區組成,石林、峰林、溶洞、洼地、天生橋、落水澗、漏斗、豎井……包容萬象,應有盡有。
九盤河的源頭就在小寨天坑地縫,蜿蜒曲折,河水時而湍急,時而平緩,宛如玉帶在兩山間纏纏綿綿,九曲回腸,故名九盤河。九盤河分為兩段,一段就是從峽谷入口到高橋處約17公里的九盤河峽谷,另一段為迷宮河,迷宮河段全程約3公里,為原生態的一段小峽谷。
早上朦朦白霧飄在河面上,就像出浴的仙女拖著長長的輕紗;濃濃白霧遮掩河面時,又像白龍在峽谷里穿梭;中午陽光透射,山影水影交錯,猶如進入了仙界迷宮;下午很早就變得幽靜,你會聽到河水的嘩嘩流動聲,它好像是在約你交談,山頂上時而彩云飄過,峽谷兩岸峻嶺逶迤,山勢陡峭,谷中綠樹成蔭,蒼翠欲滴,美景如畫,猶如畫廊。
前面的群山,形若蓮花,因此處山峰峻峭高聳,氣勢雄偉,其主峰突兀,周圍眾多山峰簇擁,儼若新蓮初開,仰天怒放,故名“蓮花峰”。山的后面約30公里便是聞名中外的龍骨坡“巫山人”遺址。
此處兩邊的懸崖絕壁如刀削一般,垂直陡立,高達600多米,兩山之間形成一道400多米寬的天然大石門,巍峨雄壯,其造型酷似瞿塘峽的夔門,被稱之為“旱夔門”。在同一區域出現兩處“夔門”,一“旱”一“水”,遙相呼應,真是奇妙。
“旱夔門”前面的這個村莊就是椅子村,也叫“椅子淌”,地形像個太師椅,“椅子”里全是梯田,周圍梨樹桃樹簇擁,一到春天,梨花桃花盛開,晶瑩燦爛一片,幾處農舍點綴其中,幾聲雞鳴狗吠,好一派“梨源”勝景。
目前世界上已發現確認的天坑約80個,其中有超過50個在中國。中國的天坑絕大多數分布在南方喀斯特地區的貴州、廣西和重慶。按天坑分級原則,深度和寬度均超過500米的為超級天坑,全世界僅有三例,全在中國:重慶奉節小寨天坑、重慶武隆后坪天坑、陜西漢中天坑群。
小寨天坑坑口不親眼所見,絕難想象到它的神奇與空曠。站在坑口向下鳥瞰,一削千丈的絕壁直插地下,深不見底,令人目眩。而站在坑底抬頭仰視,只見藍天好像一輪圓月,頗有“坐井觀天”之感。如果你想一探六百多米地心深處的地質奧妙,體驗“坐井觀天”的感受,就走下天坑開始天坑底部的地心之旅。這里有2688級臺階,往返共5376級,全程需要約4小時的時間。
天井峽地縫與小寨天坑屬同一巖溶系統,天井峽地縫分上、下兩段,上段從興隆鎮大象山至遲谷槽,長約8千米,為隱伏于地下的暗縫;下段由天坑至迷宮河,是長約6千米的暗洞。地縫全長37千米,寬1-30米,最深處900米,是世界上最長的地縫。
地縫景點最精華的部分——“一線天”景觀,全長8公里,全國一線天景觀很多,但長度能達到8公里的僅此一處,現在已經開發出來的僅2.7公里,游覽時間大約需要3小時。
碧玉潭
碧玉潭,意即“小家碧玉落深潭”之意。碧玉潭的水是那樣的綠、那樣的靜,就真如一個仙女的梳妝鏡遺落在了此地。其實這個碧玉潭還有它的奇怪之處,潭的上面沒有來水,下面也不知道流到了哪兒去了,但它卻一直是流動著的。原來,是這條河流上游通過地下河流進了深潭內,然后又通過其下端的地下河流向了地縫中的“黑眼”中。
那碧玉潭上面的峭壁上,有幾根橫木支在上面,這是干什么用的呢?其實這些橫木應該是放置古懸棺的地方,據《大清一統志》記載一歌謠:“對門坡上喲樹青青,鑿個整木喲寄我身,高掛巖上喲避獸害,兒孫后代喲享太平。”
一線天
在我國許多風景名勝地,都有“一線天”的險峻景觀,兩山對峙,雙峰欲合,當中顯現藍天一線,人行其中,心驚膽寒,如臨深淵。有詩贊曰:“天從一井生,氣象自天坑。絕境君休嘆,清風自在行。”然而,你到大地縫一看,那驚險奇絕的景象,那些“一線天”都將黯然失色。
如果在大晴天的中午時分,金色的太陽光從上面這條裂縫向下面傾灑下來,如一道道金黃的門簾掛在地縫中,隨時光流逝而開啟閉合,人若在春天的門檻邊充當神仙,又有詩寫到:“劈地誰持劍,開來地老根?仰觀千仞絕,方識洞中春。”
將軍巖
左邊的峭壁上,一個雄壯的男人頭象赫然出現在上面,當地人說這是當年巴國與秦王朝虎狼之師混戰的一個將軍,由于寡不敵眾,且戰且退,退至地縫,突然發現前面即將發生巖崩,在這危急時刻,他用自己的身軀擋住了即將崩潰的巖石,制止了巴人最后一脈的滅頂之災。巴人(現在的土家人)對這位將軍舍己為人的獻身精神所感動,稱“將軍巖”以紀念這位偉大的英雄。
母親巖
相傳,巴將軍在地縫中犧牲后,他的妻子帶著尚不滿周歲的兒子來到地縫中尋找丈夫,當她發現丈夫已經不可能復活后,哭得攤倒在地,后來,她再也沒爬起來過。而她的兒子則被巖上普度眾生的觀音菩薩救走了。
三峽船票預訂www.sanxia-china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