據報道,6月29日,湖北宜昌,長江三峽樞紐開啟泄洪深孔泄洪。近日,受長江上游持續強降雨影響,三峽水庫入庫流量增加。為確保防汛安全,三峽樞紐今年首次開啟泄洪深孔泄洪,以調整水庫水位。
最近,位于湖北宜昌地區的三峽大壩開啟了兩個深孔加大泄洪,出庫水量從原來的2.5萬立方米每秒左右,提升到了3.5萬立方米每秒鐘。據了解,在本次開啟兩個深孔前,三峽水庫的入庫流量為39000立方米每秒,水位為147.51米,超過汛限水位2.51米。
這引發了很多人的擔心,擔心三峽泄洪會不會導致三峽下游地區出現洪澇災害,為了更清楚地解答這個問題,我們先了解一下三峽大壩是如何泄洪的?
我們知道,三峽大壩是一個水電站,平時所有的水在出庫時會經過發電機組來發電。而泄洪是指水庫中的水不通過發電機組,直接從大壩流向下游。三峽大壩雖然是水電站,但它最重要的功能不是發電,而是泄洪。科學家們研究發現,長江流域的水有80%集中在汛期,也就是短短的一兩個月內。
長江流域的大多數河道或者支流的水量運載能力有限,無法短時間內將汛期內的水排泄出去,此時就會引發洪澇災害。
修建三峽大壩的目的,就是讓三峽大壩將長江上游汛期內的水收集起來,相當于攔截洪水高峰,不至于讓洪水威脅到長江中下游地區。
三峽大壩總長度為2308米,總高度為185米,但洪水期間最高的蓄水位是175米,此時可以容納393億立方米的洪水。而在平時,三峽大壩的蓄水量不會超過145米,也就是說有30米的庫容可以收集汛期的洪水。
在汛期內,如果三峽大壩的水位沒有超過145米,三峽大壩將不會泄洪。如果水位超過了145米,三峽大壩將會在洪峰過去之后泄洪。這是因為三峽大壩防洪設計不是長時間儲蓄洪水,而是短時間攔截洪水的洪峰,然后再慢慢泄洪。
三峽大壩通過這種方式,對三峽下游的洪澇災害有很好的調控作用,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。據長江水利委員會初步統計分析,通過實施三峽及清江梯級水庫聯合調度,成功實現了削減長江上游來水與清江洪水錯峰,避免了本次洪水過程荊江河段水位超警。
三峽游輪船票預訂中心[www.sanxia-china.com]